这里是我放相机照片、书摘、台词抄写、偶尔放书影音评的地方。

照片大多是植物,也有旅游随拍。 当然,如果你恰好知道一些植物的故事和历史,这些照片的意义会更大一点。


更多请见豆瓣: www.douban.com/people/orangex
Instagram: erinstse

社区的日与夜

What makes a perfect weekend? 

我的答案,几乎全是关于这个社区的:
* 西西弗/幸福树/湖滨花园的星巴克看书和工作
* 和喜欢的邻居在华侨城散步散很久
* 周六上午去咖啡馆跟 Dora 拿周花
* 逗一逗今天守店的狗,小吉米和慢慢最好,会围着打转
* 下午沉沉地睡一觉,不订闹钟
* 文化广场附近的 7-11 买点东西边走边吃
* 把需要洗的衣物清洗完,打扫和收拾厨房

那什么定义了一个社区的活力?

这里的人,在这里的活动。

读 社区设计 这本书,作者原本的身份是景观设计师,社区设计一词,本意也是通过对公共场所的空间设计来赋能社区。但在作者研究了一些社区公园后发现,社区公园人流量在刚投入使用时最高,之后逐渐降低,到十年后基本是废弃状态。他开始思考,到底什么才能真正地赋能社区。答案是运营,也就是他现在给社区设计的定义。借鉴了迪士尼乐园公园管理+演员+观众的结构,他在有马公园的社区设计里引入当地社团作为演员,成为一个有机的活动空间。
这个设想能实现,日本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的dedication 是很好的土壤。最近认识的英国小哥,说起来他对日本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街区居民互助的意识和习惯。是不是跟家庭主妇群体更大,闲暇更多有关系?公园管理主动地邀请社团使用并参与空间设计,社团和空间管理本身形成了一个正向有机的循环。

国内对这一块的关注,主要还是在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群体。十月在上海买的关于城市的杂志,记录了上海,北京,西安,深圳四个城市的社区改造实践。整本读下来,不是个案而是真正发生和持续扎根于社区的只有上海。因为住在这个社区,慢慢发现社区的可以培育的潜力,在商业模式并不明晰的早期,让自己的社区变得更 humane 这样的热情作为动力好像更容易持续。总之现在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啊。

评论
 

© Erin's 4 Seasons | Powered by LOFTER